魂穿百年 回眸“圈樓”背后的故事
發布日期:2020-06-01 21:16:52 閱讀量:6879過年時,家家戶戶免不了都要備些年貨,提起沈陽太原街的圈樓絕對能喚起一段難忘而溫馨的回憶。
沈陽歷史上有很多“圈樓”,都是各地街道居民區中較大的副食商店。此建筑是一座平頂一層環形結構,商場內的柜臺和商品都是隨著建筑圓形而設計,“圈樓”是在那個時代人們購買副食品的主要場所。雖然現在大型的超市代替了過去的副食商店,但是“圈樓”的建筑格局和方便的購物環境仍然留在許多中老年人的記憶里。沈陽曾經有幾個較知名的副食“圈樓”,如太原街的“圈樓”,太原南街的平安菜市場“圈樓”,南市場的“圈樓”,大西菜行的“圈樓”,廣州菜市場的“圈樓”,鐵西的“圈樓”等等不勝枚舉。
1928年,日商在今沈陽站前太原街(春日町)建立了春日町菜市場,當時市場內有40家業戶,半數為日商經營。如“石田花屋”“義道分莊”“三順興”“丸一支店”等。經營品種有魚、肉、蛋、菜、食品雜貨等商品。1935年日商在今中興大廈地段(老聯營公司)修建的“春日町菜市場”,因是圓圈形建筑,老百姓也稱其為“圈樓”。
1958年,太原街“圈樓”改名為和平副食品商店?!叭恰睜I業柜臺沿圓周擺放,“圓周”內部則是商品儲存倉庫,如此的布局節省空間,并盡可能擴大了營業面積?!叭恰庇袞|西南北四個出入口,進出菜市場多是走北門和西門。居民區里的合作社雖然也經營副食煙酒,但遠不及“圈樓”的豐富,所以不論平日還是年節,來這里的顧客就像走馬燈似的,從早到晩轉個不停?!叭恰碑敃r主要經營的商品是煙酒糖茶、海鮮、蔬菜、肉類、各種干果食品,同時它還兼有對機關、部隊和企事業等集體食堂的批發業務。
由于“圈樓”地處太原街中部,不論是地理位置還是客流量都是最佳的。這里的商品不僅有來自省內大連或營口的海產品,同時還有來自外省市長途運輸來的新鮮蔬菜,如廣東的菠蘿、廣西的柑橘、海南的椰子,還有來自新疆的葡萄干和一條條從外地運來的鮮活河魚。那些商品當時只有在“圈樓”才能看得見買得著。不怪一些老沈陽市民說:這東西要是從“圈樓”買回來的,人們一聽就佩服,它一定是最好、最新鮮的。
“圈樓”的商品不僅供應普通市民,當時的集體食堂企事業單位也紛紛駕車來此采購。他們通常是整車批量購進,結賬時,可以看到他們的負責人一個個手持“轉賬支票”,站著排著交款。如今在我們的居民區附近,盡管有許多大小各異的新型超市,但是老沈陽人每逢購物,時而還會想起當年的“圈樓”。
“圈樓”里的許多往事已經淡去,但有一個人,老沈陽人是記得的,她就是李素文。1956年,20多歲的李素文到沈陽南塔第二副食門市部賣菜,后又在和平副食商場工作。李素文抱著“為革命賣菜”的理想和熱情,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取得了出色成績,被評為各級勞動模范,多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見。1963年,她光榮地出席了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。從此她成了“圈樓”里的名人,好多人慕名前來,一睹勞模的風采,有人能讓李素文親手稱菜而高興,有人要考驗李素文是不是真的熱情,真的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”。一時間李素文的名字家喻戶曉,她的事跡傳為佳話。
一次,李素文發現商店里進的一批果脯,來看的、問價格的顧客很多,但買的人卻很少。李素文很納悶。當一位老人問她有沒有小盒子的果脯時,李素文恍然大悟:顧客是嫌果脯包裝太大,價格太高。她便向領導提建議,把果脯分成小包來包裝,并對不同品種做了搭配。結果,果脯的銷售量增加很多。
還有一次,一個顧客來買菜,指著一種菜問它的做法,李素文回答不上來。這本來是一件小事,但李素文覺得,一個好的售貨員,應該圍繞著各種各樣的菜做文章,以菜為核心,掌握更多的知識——比如有關菜的營養成分,怎么配菜,怎么烹飪,擁有這樣的知識,才能給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。為此,她整理出了炒菜中一些常見的問題,專門到附近一個單位的食堂里,向一位有著三十多年烹調經驗的老廚師請教。老廚師很奇怪地問她一個售貨員學這些做什么,李素文告訴他,自己學了這些知識后,可以為那些不了解這方面知識的顧客提供參謀。老廚師夸獎她想得周到。
李素文的工作,甚至已經超出了單純賣菜的范圍。為了把自己的服務工作做得更好,她很有心地把商店周圍居民的情況都摸清了。她曾經因為看到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在很冷的冬天出來買豆腐而推測,這家人家里可能有困難。下了班過去一打聽,果然如此,小孩的媽媽得了“產后風”,不能下地。李素文就決定,不能把自己鎖在柜臺里,應該經常走出去,讓那些不能出來買菜的人也能吃到菜。于是,她就向領導提出了“送貨到院”的建議。他們甚至對老、病、弱、殘的固定顧客實行“早(班前)訪晚(班后)送,晚訪早送,訪送結合,分片包干,送貨上門,服務到家”的服務方法。對于雙職工家庭,則實行“預約售貨”的辦法。
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之后,經濟改革的浪潮席卷而來,隨著商品流通的進貨渠道的打破,商品的種類和具體品種都在增加,原來圈樓和聯營公司的經營面積已經開始顯現出明顯不足。直到1992年,隨著城市的發展需要, “圈樓”逐步退出歷史舞臺,但是,“圈樓”給沈陽人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、留下了難忘而溫馨的懷念……
- 上一篇:百年中和福 一品知盛京
- 下一篇:春風十里不如你 稻香四溢滿盛京